混凝土是当今世界用量最大的土木工程材料,据不完全统计,2019年商品混凝土总产量为27.38亿立方米,2020年商品混凝土总产量则达到28.99亿立方米,2021年我国商品混凝土总产量为30.6亿立方米,较上一年同比增长5.53%。我国混凝土消耗量已连续三十多年居世界第一位。



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被广泛使用,成为了建筑工程的核心力量。混凝土结构的本身具有密实性,有一定的防水能力,但在实际应用中,往往还是会在混凝土浇筑后做附加防水,这是为什么呢?


混凝土的“缺陷”01

混凝土结构天然存在很多毛细管道、细微裂缝(一般肉眼看不到)和孔洞,这是“先天不足”。在施工过程中人工操作,会存在搅拌不均匀、振捣不密实、洒水养护不到位等情况,出现蜂窝、麻面、孔隙、裂缝裂纹、强度低等问题,这是“后天缺陷”。




以上这些隐患、缺陷就成了混凝土的薄弱环节,也让水分子进入混凝土结构内的“通道”,水在一定压力下会经由这些毛细管道、裂缝、孔洞慢慢渗进去,因此,混凝土虽能防水,但难以防渗。

    

水对混凝土结构影响02

水的破坏力巨大,尤其是对钢筋混凝土的腐蚀。水分子经由混凝土毛细管道、孔隙、微裂缝深入结构内部,对结构中的钢筋进行腐蚀,进而导致钢筋锈蚀膨胀、混凝土崩坏,裂缝则进一步变大。


裂缝变大,水分的内渗则更加迅速,腐蚀也会更加厉害,循环往复,会破坏建筑结构整体的耐久性、安全性,导致建筑物报废或发生严重安全事故。



如此看来,混凝土虽然有防水功能,但混凝土不可避免的孔隙裂缝则会不断放大渗水的隐患,若不另做防水,渗漏问题无法避免。


内外同防,让混凝土不渗不漏03

要给混凝土结构提供有效的防水保护,则需要从内、外两个角度同时入手,内防为主,外防为辅,内外结合,相辅相成。


内防水为主:提高混凝土自身防水抗渗性能

俗话说,打铁还需自身硬。要提升混凝土结构防水抗渗性能,还得从混凝土本身入手。


在混凝土搅拌前,即加入内掺防水材料,搅匀后浇筑,使之彻底融入混凝土结构中,进而在内部进行化学反应,来激活混凝土的“自愈”性能,密实封堵混凝土内部孔隙、微裂缝,让混凝土更加密实,从而提高抗渗性能,达到永久防水抗渗的作用。



外防水为辅:封堵混凝土表面来实现防水抗渗


混凝土浇筑完成后,为保险起见,还会在结构外做一层附加防水。


混凝土结构表面遭受各种侵蚀,极易磨损、碳化,而成为水分入侵的薄弱环节,因此外防水则需要密实混凝土表面,并在表层形成“防护屏障”,防止水分内渗。


外防水较为常见的是涂膜防水、卷材防水,此类材料多为“外包式”防水,寿命短、易破损,且有一定危害,渐渐与国家防水新标准脱节。




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成为外防水的新趋势04

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 深入渗透与结构融为一体



产品简介∶

沙渠牌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浆料是以硅酸盐水泥(通称的波特兰水泥)或普通硅酸盐水泥(简称普通水泥 )精细石英砂(或硅砂)等为基材,掺入活性化学物质(催化剂)及其他辅料组成的一种新型刚性防水材料,外观呈粉状,经与水拌和可调配成刷涂在水泥混凝土表面的浆料,组成防水涂层,亦可将其以干粉撒覆并压入混凝土中,以增强其抗渗性能。



产品特点∶

本品无毒、无害,属环保护产品;

具有长久的防水作用;

具有二次抗渗能力的自我修复能力;

具有防腐耐老化,保护钢筋的作用;

施工简单。